?

库布齐沙漠
发布于: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沙漠

作品来源于:亿利集团

库布齐沙漠概况

沙漠坐落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横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等三旗境内,面积约145万公顷,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约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这里生活着古代匈奴、戎狄等少数民族,此时的库布齐还是一片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的盛景,但由于气候干旱加之人为破坏等原因,在战国时期,沙漠渐渐形成。

库布齐沙漠的形成主要是气候干旱所致,几千年来,沙漠一直饱受干冷多风的气候肆虐,到明清时,因战乱期间的破坏和牧民不加节制的放牧,库布齐沙漠渐渐退化,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

1024.02.png

   图 2000年卫星图 2016年卫星图


库布齐沙漠化原因分析 

根据对库布齐沙漠形成的地质构造、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迁等综合因素的研究, 库布齐沙漠是自然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据史料记载, 早在唐代, 鄂尔多斯北部陆续出现被称作“ 普纳沙”和“ 库结沙”的沙丘地带。在清代光绪末年, 由于实施“新政”, “ 开放蒙荒”、“ 移民实边”政策, 使库布齐沙漠的扩大和蔓延进一步加快。在20 世纪20 年代末至30 年代初, 是近百年来流沙面积最广的时期, 几经固定与活化, 形成今日之库布齐沙漠景观。所以, 库布齐沙漠的形成有地质、气候因素, 也有人类活动导致沙漠扩展、活化的因素。而过度放牧和垦荒是造成现代土地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出现了沙进人退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1024.01.png

   图 库布齐沙漠鸟瞰图


解决治理的措施 

一、基本途径与措施: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法, 综合水利、机械、生态等各种固沙、改沙、治沙的技术, 做到固沙与改沙结合, 治理与开发结合, 实现治理一块, 收益一块, 美化一块。

1.1 植树造林:锁沙定沙,沿沙漠边缘, 黄河岸边, 区内孔兑、沙川, 植建锁边林带、隔离林带, 遏制沙漠化扩展。沙川孔兑、河岸周边, 水土资源条件都非常好, 植树造林易成活, 见效快,3 一5 年即可林木成荫, 在沙漠中形成层层绿色屏障, 阻止沙漠化发展。同时在治理区内, 种草植灌, 锁沙固沙, 改善生态。周边与区内结合, 治理与美化并重。  

1.2草方格沙障:借鉴宁夏沙坡头,包兰线免受沙漠淹埋危害的治理,利用草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增大地表粗糙度,削弱近地面层风速。地面扎制草方格改变了下垫面性质的第一个反映是加大了地面粗糙度,减小风力,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费工大,但对固沙、植物的存活非常有效。

1.3多项措施并举:分区锁沙,区内固沙,同时进行。首先锁定“沙源”,继而从容治理,逐步开发,美化环境。在治理区内,利用机械固沙技术,就近取材,如柴草、石头等,建设沙障,减缓沙丘流动,逐步固定沙漠。对流动性强,危害性大的区段,喷洒化学固沙剂,固沙减少风蚀。在治理区内,种植有经济价值、实用价值的沙生植物,如甘草、麻黄、沙枣、沙棘、沙柳等,建立沙地保护区,集植被恢复、经济开发、环境美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为一体,做到边治理,边美化,边收益。

1.4 水土保持    拉沙造田,变害为利充分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和地下、地表水资源, 以水改沙。在沙川、孔兑主流, 修筑沙坝和导流渠道, 引洪水入沙漠腹地, 拉沙淤田, 即防止了水土流失, 又开辟了大量良田, 扩大了耕地,变洪害为利。如地处沙漠中段的恩格贝,利用洪水淤田33km  , 收到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1.5 发展沙漠经济与农牧业生产治理开发同步    走结合植被建设、环境美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发展沙地经济植物种植业、沙地动物养殖业、沙地资源加工业、沙地旅游业等项目,同时结合水保淤田、平沙改沙,利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有计划地发展沙地现代农牧业,在生产与经济开发中进一步改造沙漠,美化环境。

   图 库布其沙漠


二、 公路修建沿沙漠得以绿化:亿利举债投入7500 万元在库布齐沙漠中修建了65公里的“穿沙公路”,缩短了运输距离,降低了成本,企业利润得到上升,提高了发展能力。公路建设形成230km2 的隐型植被带横穿库布齐沙漠,改变了库布齐沙漠景观,使公路两侧原来单一种类植被,脆弱的生态景观向着多元化发展。公路建设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造,这在沙漠腹地的开发中,不仅经济、社会效益得到了,而且也提高了生态效益。公路两侧路基和沙障改变了生态小环境使水分条件得到改善,植被由原来的旱生植物为主变为中生植物为主,因此也为动植物栖息、定居造就了适宜环境,也为自然治理沙区创造了条件。 

三、沙漠土地的集约化利用:2008年3月20日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黄河凌汛溃坝,十多万人民受灾,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灾区人民度过了难关,政府规划新镇,迁址到库布齐沙漠边缘台地造城,这样保障了人民的财产安全,同时也节约了土地为农业的持续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新址位于沙漠边缘生太脆弱,通过城镇建设流沙被牢牢锁住,新镇因地制宜,在建造房屋过程中也着重治理沙漠,规划合理植被覆盖,美化了环境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提高。一座生态小镇充满了生机,美丽的小镇装点了沙漠,周边的绿色带给人们清新与健康。

随后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使沙漠边缘荒漠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节约了耕地带动了经济发展。设施农业,引进鄂尔多斯林中地农业开发公司和沙海食用菌有限公司等有实力企业,使黄沙成为了经济增长动力,千亩荒漠得到有效利用。杭锦旗肉羊养殖园区建设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利用了大片沙漠。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利用了荒漠,沙漠得到了绿化和治理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这都是新思路新时期的美好开端。节约耕地产业建设带动生态建设,走出了库布齐沙漠治理的别样化之路。

四、新绿化技术的研究    库布齐沙区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占杭锦旗总面积的61%。森林面积403.9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14.6%,造林成本远大于其地区。为切实破解这一难题,一直以来杭锦旗高度重视,积极采用大坑深栽、顶凌造林,并引进和推广抗旱保水剂、ABT生根粉等,结合容器盛水造林、雨季造林、冷藏苗反季节造林和迎风坡灌木密植造林等抗旱造林技术,使造林成活率大幅提高。2009年,一项新的造林技术在库布齐沙漠七星湖旅游区和牧民新村周边开始推广暨水冲沙柳技术,当年种植水冲沙柳1万亩,验收成活率达90%以上;2010年又在库布齐沙漠七星湖旅游专线和环湖公路两侧推广种植水冲沙柳5万亩,验收成活率也达到90%左右。鉴于此,2011年这项新的造林技术在杭锦旗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先后由亿利集团、嘉烨生态等多家公司种植水冲沙柳47.3万亩,较一般造林技术成活率提高了近一倍。



库布齐沙漠治理小结

过去的库布齐沙漠风沙肆虐沙进人退,沙漠化土地不断扩大,沙尘灾害愈发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及经济建设活动,对此,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各项措施治理和改善库布其沙漠地区的状况,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减缓及阻止沙漠化进程,并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通过对库布其沙漠地区的治理与开发利用,不仅降低了其对生产生活不利影响,同时通过对沙漠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沙漠地区若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不仅不会成为发展的绊脚石,还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踏板。